森林公园设计中,不同类型休憩环境的设计对策
生态型游憩场所是城市森林公园内部原生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覆盖度最高,且极富保护价值的一种类型。该区域的使用功能安排和美学景观设计都应立足于保护,因此,需要对游人的进入进行适当的控制。具体景观设计对策如下:
①保护自然环境的景观设计对策由于该区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较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以维持区域内自然植被与自然地形为主,尽量采用自然式的园路。可以采取缩小活动场地尺度、分散活动场地、架空活动场地等方法尽量减少活动场地对地形及植被的影响。而活动场地的接地方式采用架空的模式,通过柱子与地面相接,保留原有的土壤地形和部分植被。
②限制游人活动的景观设计对策在该区域中,生物体生存环境的维系与改善是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而人在该区域中,主要通过游赏的方式,体会自然景观所带来的感官愉悦,人与生态环境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互动。因此,可以通过景观设计的方式来减少人的行为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限制游人的活动。即通过自然式园路、游步道的组织与串联,合理引导与布局人的动线,对人的活动范围与行为方式进行控制,使其对自然生态环境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景观游憩型场地大部分都是自然的环境,经过低度的人工改造,自然程度中等。主要有观景、登山、野餐等对自然环境影响程度较低,但参与性较强的游憩活动。根据活动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为突出场地优势的景观特征,对景观游憩型场所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对策如下:
①突出自然特征的场地设计对策
通过采用自然材料和自然要素,如植被、水体、石头、沙子、木材等具有自然特性的材料来处理场地的空间围合、景观节点、道路联系,以此突出场地的自然特征,营造与众不同、生气勃勃的场景。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植物配置应突出自然野趣,设计应师法自然。植物的选择应适应当地的山地环境,反映地域的景观特色,植物的配置应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规律和整体景观效果。在选择植物物种时,植物本身的形态应接近自然状态,避免过分的人工修建和造型;植物种植时,应避免种类单一、苗木规格一致的整齐划一的排列,这样会显得死板乏味,人工痕迹过重;植物群落搭配时,应尽可能的模仿自然的群落特征,对不同物种、不同规格的植物,进行不同密度的组合排列,形成共生稳定的关系。
②视线控制结合地形的景观设计策略
位于不同位置的活动场地有不同的视线特点,利用突出场地固有的视线特点,打造场地特有视线和观景效果。充分利用场地中的制高点,保持自然空间的开敞度,同时通过修建亭、塔等观景建筑来强调这种观景优势。而同时由于该场地高程高,也成为公园中的聚焦点,其他活动场地会自然的将其作为观景的对象。因此要着力打造景观型游憩场地,使成为城市森林公园内标志性的景观。
③因景筑路的景观设计对策
道路的设置因景而设。在设置道路使,将不同的景观空间链接,形成丰富的游览路线,做到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对于该类型场地中的道路来说,景点还可以充分结合地形和道路形式的特点来设计,以此打破线性空间的单调感,提高该类场地的趣味性。
设施游憩型活动场地的设计以游人的活动体验为主,主要有儿童活动场地、体育设施型游憩场地、文化娱乐型游憩场地等,且游人各种不同的活动对于空间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而由于城市森林公园与森林公园的一般特性较为一致,都是资源保护型的旅游景区,其设施游憩空间特征往往不明显,空间的舒适度、便捷性以及安全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设施游憩型场所重点需要通过场地营建结合活动、改造自然空间属性来适应活动,使活动场地的空间尺度、活动项目的内容与环境特征相匹配,突出环境中活动的舒适、便捷与安全。
①场地营建结合活动的设计对策
设施游憩型活动场地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平面空间,如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但在城市森林公园中,受到地形地势的限制,大面积平面空间往往较为缺乏。而为了满足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可以将设施游憩型活动空间化整为零,同时进行立体化的拓展,通过不同高程的空间场所来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再利用竖向交通进行联系,在扩大人工空间的平面面积的同时尽量少的破坏地形。将体育锻炼安排在分散的活动场所内,为解决城市森林公园中活动场地受地形影响较大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曾强了体育锻炼类活动在空间中的趣味性。
②改造自然空间属性适应活动的设计对策
在设施型活动场地中,通过植物、构筑物、公共设施和艺术小品互相配合,共同围合、构成设计所需的空间。由各种不同的元素划分改造之后形成的人工空间,其围合程度满足设计所需,或封闭或开敞,这样空间形式更加丰富、空间轮廓的形式也更多变。如:运用景墙、挡土墙、景观柱等等来分隔、围合、改造空间。
③植物种植形式营造活动氛围的设计对策
通过选择规则式种植或自由式种植营造适应活动内容的氛围。在休闲、游憩这类较为放松的活动场地比较适合自由式种植营建轻松活泼的氛围。而在如文化娱乐活动,大型集会活动发生的入口、中心活动场地,规则式的种植能够烘托宏伟的气氛。同时,该区域的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可通过边界的绿篱植被的限定或水体、地形等自然元素的变化阻隔降低人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④活动场地的复合性设计对策
增加活动场地的复合性设计,即是保证公园整体景观效果及绿化量无大变化的前提下对活动场地进行更新改造,增加相关联的活动,根据活动需求对场地进行改造,将丰富多样的服务与活动容纳到同一空间中来,增加空间活力。可以通过利用铺装材质、地形高差的变化或植物种植方式的变化限定空间领域,同时结合活动场地边界元素增设休憩设施,从而使场地边缘区域的游人可以一边休憩一边观看场地内的活动,实现场地功能的复合化。
商业生活游憩型活动场地在四类场地中自然属性最弱,人为活动最频繁集中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与城市关系较为密切的城市边缘地带,或是用于公园集散与出入口的位置,区域内地形要求平缓,空间要求开敞,能容纳大量游人的停驻,解决城市森林公园的集散问题,同时满足游人大部分游憩行为的需求以及游憩项目设施的建设要求。但由于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为城市当中的森林公园,即便是商业生活型的游憩场所,也必须突出森林公园的环境特点,在满足容纳大量游人停驻的同时,限制环境容量。因此,该场地首先需要结合公园的外部城市功能设置娱乐设施,同时限制一部分商业活动,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①结合城市森林公园外部城市功能设置娱乐设施的对策
城市森林公园功能的发展应当与城市发展相协调。而商业生活游憩型场地是城市森林公园中与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地,为了促进城市森林公园与城市功能的发展,需要在游憩商业区设置数量有限的娱乐设施。将公园中核心区域中过甚的活动往靠近城市的商业生活游憩型场所进行迁移,以实现缓解其他类型活动区域的压力,同时增加商业生活型游憩地的活力。
②建筑规划布局与形态控制
一般来说,城市森林公园中的建筑密度控制在5%以内,建筑整体布局不能太过密集。而城市森林公园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布置在商业生活游憩型场所中,同样需要控制建筑量。为了突出城市森林公园独有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场地而言不得进行大面积的山体开挖,而建筑需要与周边的山水植物相互融合,使人工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建筑整体布局讲究曲折变化,避免规整建筑空间布局要灵活,忌呆板,要虚实穿插,与花木、山石等互相渗透,使错落有致的建筑融于山林之中。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394号